淺談色盲
在醫院裡有時會碰到來做體檢的民眾,目的是為了考張駕駛執照或是找份工作等等,終於完成檢查後才赫然發現「什麼!色盲不能考?」「我哪有色盲!紅綠燈我分得可清楚呢!」執行檢查的醫護人員有時也搞不清楚何謂「色盲」,何謂「色弱」。今天為大家說分明。
話說我們的視網膜感光細胞有兩種,一種叫桿狀細胞,負責在光線陰暗處工作(進電影院時需要它);一種叫錐狀細胞,負責辨別顏色(彩色的人生就靠它)。而錐狀細胞又分三種,分別負責紅、綠、藍三原色的感光,三原色不同的組合則造就了萬紫千紅的大千世界。如果因為遺傳或後天疾病因素導致錐狀細胞的功能無法正常發揮,就會產生顏色分辨的問題,通稱「辨色力異常」。其中較嚴重的稱為「色盲」,較輕微的稱為「色弱」。
在臨床上最常見的先天性辨色力異常是紅綠色盲或紅綠色弱,約佔男性人口的4%-8%,女性人口的0.2%-0.5%。男性患者遠高於女性患者的原因是掌控紅綠色錐狀細胞的基因位在X性染色體上,女性因為有兩個X性染色體,即使其中之一異常,也只是帶原者,不會發病;男性只有一個X性染色體,基因異常即發病。因此在家族史上常見父母均正常,但兒子被診斷為色盲的例子,異常基因就是來自帶原的母親。
因為異常基因的組成多樣,紅綠色盲或色弱的症狀表現差異也極大。大部份患者可以分辨鮮紅色和鮮綠色,但是對於粉紅或淺綠的分辨會有困難。再加上患者出生後就症狀穩定,所以常常患病而不自知,才會有「我哪有色盲!紅綠燈我分得可清楚呢!」這類爭端與迷思產生。其實,就算是臨床上罕見的全色盲,他們的世界就有如我們看黑白電影,患者還是可以很巧妙地由燈號的位置來分辨紅燈與綠燈,所以不能用紅綠燈來診斷有無色盲。
說了這麼多,其實辨色力異常者多數仍有基本辨色能力,那為何要限制其職業呢?因為有些工作需要精細的顏色辨識,例如外科醫師必須分辨鮮紅的動脈血與暗紅的靜脈血,才能順利拯救病人;畫家常常要動用上百種色彩來完成一幅曠世巨作等等。如果明知有辨色力異常卻仍執意從事與精細辨色有關的行業,想必是事倍而功半,何不換個方向,把握精彩的人生!